2015年,被誉为中国最强“反腐书记”的陈行甲,一语道破官场“内幕”,一针见血!“腐的从来不是官,而是人心;只要心中无欲,什么都朽不了意志的钢!”说这话的不是别人,正是被誉为中国最强反腐书记的陈行甲。对普通百姓而言,一场大病往往足以摧垮一个家庭。数据显示,曾有一段时间,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比例高达42%。蔡康永曾在《奇葩说》中分享过自己捐款后的感受,他坦言:“我知道那个我捐钱给的乞丐明天还会来。”陈行甲出生于湖北省下湾村。小时候家境贫困,家里时常会有邻居借盐不还。年幼的他曾好奇地问母亲,为什么邻居借了盐之后总是不还,母亲则严厉地回答:“人不到活不下去的地步,怎么会借盐吃,如果我们不借给他盐,他就没地方借盐了。”母亲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,默默地教会了他尊重他人和对弱者的关怀,这段经历深深影响了陈行甲的一生。当陈行甲刚到巴东担任县委书记时,县里有500名艾滋病患者,部分村庄的艾滋病患者人数甚至高达35人,这些村庄几乎与外界隔绝,生活在孤立中。为了打破社会上的偏见,陈行甲安排当地乡政府宰杀了一头猪,并与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、喝酒。那天,许多乡亲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,这是他们第一次被当作正常人来看待。陈行甲在这期间还收养了一名艾滋病孤儿小航作为干儿子,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这位孤儿走出困境。2017年,陈行甲辞去县委书记职务后,选择定居深圳,并创办了恒晖公益基金会。他打算通过这项基金会做一场社会实验,致力于解决社会中因病致贫的难题。陈行甲意识到,要真正消除因病致贫的风险,就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帮助那些深受其害的家庭。2015年的一个场合上,时任巴东县委书记的陈行甲说出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:"腐的从来不是官,而是人心;只要心中无欲,什么都朽不了意志的钢!"这句话随后在各大媒体广泛传播,成为了当代清廉从政的一个缩影。这位被誉为"中国最强反腐书记"的干部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"心中无欲"。在巴东县的一户普通人家里,电视柜上一张泛黄的照片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。照片上"深圳市恒晖儿童公益成立仪式"几个大字格外醒目,这是陈行甲任职期间发起的一项重要公益事业。老支书拿起照片,向屋里的年轻人讲述起当年的故事。"你们现在看到的巴东县,和十年前可完全不一样。"老支书慢慢道来,"那时候的巴东,表面上看起来平静,实际上暗流涌动。扶贫资金去向不明,基层干部作风不正,老百姓怨声载道。就在这个时候,陈书记来到了我们县。"陈行甲初到巴东县任职时,一位多年的老友特地前来相告。这位朋友语重心长地提醒他,巴东县的情况复杂,当地势力盘根错节,建议他要谨慎行事。然而,陈行甲在上任当天就公开表态,要帮助父老乡亲摘掉贫困的帽子,即便得罪人也在所不惜。在走访过程中,他发现很多扶贫项目只是表面文章,资金使用存在诸多问题。为此,他专门设立了群众举报渠道,鼓励群众监督扶贫工作。这样的举动很快就招致了各方压力。有人通过各种渠道传话,暗示他适可而止。面对这些施压和威胁,陈行甲始终保持着坚定的立场,继续推进反腐工作。2017年5月6日上午,陈行甲在其微信朋友圈发文称,“中场修整结束,下半场公益人生开始了。”此时,他决定将自己的人生重心转向公益事业,首先从儿童白血病的免费治疗着手,尝试通过公益途径为这一困扰无数家庭的疾病寻求突破。最初,他几乎所有的努力都遭遇了困难,几乎每一次拜访潜在投资人都以碰壁告终。随后,清华大学的校友为他介绍了深圳的公益老兵刘正琛。两人一见如故,立即决定开展深度合作。接下来,他们在广东省河源市展开了儿童白血病的综合试点,联合当地政府和医疗部门,为所有白血病患儿提供治疗。小莹是其中一位受益的患儿,她几乎经历了所有白血病患儿在移植后可能会遭遇的感染。在治疗过程中,她的体重一度从93斤下降到60斤,而她家庭的医疗费用高达150多万元。到了2023年春,小莹的状态恢复得非常好,她重新回到了学校。当时,天空下着小雨,陈行甲撑着伞,和小莹一起走向学校,这一幕令在场的人都感受到了一种温暖和希望。2020年疫情爆发时,陈行甲和他的基金会也做出了重要的响应。除了为疫情重灾区湖北筹集救援物资外,他还联系了其他民间慈善组织,设立了恒晖“传薪计划”公益项目。该项目旨在为在抗疫中牺牲的医务人员、解放军指战员、公益工作者、志愿者、记者、警察、社区工作者以及基层干部的未成年子女提供每人每年12000元的成长教育基金,直到他们大学毕业。陈行甲通过广泛的志愿者网络,艰难地寻找到了21个省份中的460余位牺牲者的亲属,开始了对抗疫英雄家属的资助工作。在这其中,一笔特殊的资助基金120万元来自方方女士。按照她的意愿,陈行甲专门为这笔款项设立了“抗疫医护家属支持计划”公益项目。方方女士的捐款不仅展现了她的良知,也与陈行甲的行动完美契合,这笔资金的使用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障和优化。